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全球车企高层齐聚 把脉中国汽车产业未来

发布日期:2012-09-06 阅读次数:1061 来源:腾讯汽车

9月6日,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来自全球8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政府高官、车企高管、知名经济学家、行业专家、金融高管共同把脉经济变革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兼并重组热潮会否来临?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了十余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进入了低增长的转型阶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享受了十几年爆发式高速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从这两年开始,我们享受不到了,开始进入一个艰苦的调整结构的时期。这种结构的时期,对于我们的转型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请各位同仁要注意,这不是华丽转身,而是非常痛苦艰苦的转型过程。”

也许在这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将经历消亡的痛苦。

在近几年的汽车产业政策中,鼓励优势企业进行资产并购整合的大方向始终未改变,责成前10家企业的产销规模集中度需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显示了国家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决心。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汽车行业将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工信部方面认为,由于中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这些“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因此,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成为汽车产业十分紧迫的任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究竟有多少企业会消亡很难讲,但这是市场的结果。有一批企业会消亡,有一批企业会成长。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市场中进行兼并重组,不同于国外,将是个艰难的过程。无论是地方税收政策所导致的地方保护,还是不同企业的文化融合所带来的管理问题,都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进行兼并重组的障碍。

兼并重组大潮会不会来临?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会是怎样的格局?在本届全球汽车论坛,嘉宾将深入探讨。

怎样的技术路线更适合中国?

在全球汽车论坛开幕前的新闻通气会后,有媒体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问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是继传统发动机之后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各国汽车企业都力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领先机。从市场现状来看,以丰田为主的油电混合动力占据市场主导,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都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今年7月初,国家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重申了以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纯电驱动战略取向。“纯电驱动的战略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万钢说,正确地选择技术路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明确提出:“确定纯电驱动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战略取向密切相关。”他列举了国际能源署对能源预测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石油开采将达到峰值;再过90年,包括煤炭石油在内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仅占3.5%。“这意味着,发展电动汽车将是一种国际化趋势,谁主动谁将占据未来的制高点。”

这是7月初《规划》出台之后 ,相关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的再一次明确说明。

之于汽车厂商,按照政策导向,发展电动汽车是目前多数汽车厂商的选择。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企业告诉腾讯汽车,现在虽然有产品推出,但是在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考验。而且对于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生产规模方面,都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各企业也都在混合动力领域寻求“暂时”的出路。

在本届论坛上,将有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从中国的现状到世界的趋势,共同勾勒全球汽车工业的技术路线图。

如何走出去?如何走进去?

在低增长和艰难转型的困境中,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厂商的增长空间。

据统计,德国汽车厂商的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75%以上,而日韩汽车厂商的海外销量也占到总销量的50%以上,而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占整车销量不到5%。

刚刚发布的中国汽车出口蓝皮书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将突破100万辆达到108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7.84%。而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至少1800万辆的水平。

“中国未来十年,出口和对外投资将大幅增加。”王侠认为。

如何走出去?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王侠认为,应鼓励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未来,出口的产品和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将代表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厂商走出去,不仅是简单地向海外输出产品,而应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中国汽车厂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如何处理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如何在走出去之后进一步走进去?在本届论坛上将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厂商代表和专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中国的经销模式合理吗?

库存达到警戒线、经销商报团、价格战、退网,伴随着汽车市场增速回落,拷问经销商生存环境的报道不断涌现。

“经销商日子难过的时候我经历过好几次了,2004年,2008年,2004年时间挺长的,将近一年,2008年很短,半年时间,今年是我认为最严重的一次。”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汽车流通协会的相关领导,对于今年的市场都有如此的感觉。

地位不被认可,话语权弱等问题一直被经销商所诟病。汽车厂商主导的格局却从未改变。

此外,和国外经销商的经营模式相比,售后服务的营业收入占比过低也导致了国内经销商在市场增速放缓的环境中收入大幅下滑。

在如此环境下,经销模式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的经销模式是否是最适合中国市场?

带着这些问题,在本届全球汽车论坛上通过嘉宾的探讨,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