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节能补贴新政再压自主品牌 取得市场主动权须创新

发布日期:2011-09-23 阅读次数:216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10月1日以后,恐怕一些以节能补贴为话题进行促销宣传的车企,得寻找新的话题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了。 

  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处长向弟海,就一直传言不休的汽车节能补贴政策,给出了官方的回应:单车补贴3000元标准不变,但平均百公里油耗由6.9升提升至6.3升,该政策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行。 

  新政实行后,部分原本享受补贴的车型,因达不到新标准会被拒之门外,商家只能另求新的卖点。比亚迪A1网华南区市场总监赵辉就曾表示,“以前拿政策做宣传,但政策没有了,就得再找别的亮点。”新政之下,自主品牌备受打压 

  节能补贴新政,无疑会引起汽车市场一定范围和程度的震荡,诸多车企也会因此受到冲击,不得不重新调整产品布局以及产品配置。有业内人士认为,节能补贴门槛提高,给本已低迷的车市雪上加霜,而相对于合资车企而言,本就生存艰难的自主品牌会更受打压。 

  理由当然很明显,新政实行后,合资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能迅速转换产品布局,应对节能补贴政策的调整。雪佛兰品牌华南大区高级经理陈文锦就表示,“节能补贴门槛提高了,对于一直致力于技术提升的企业而言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回报。”而此次调整,对雪佛兰品牌影响不大。厂家方面每年都有绿色环保要求,目前已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做了充分的准备,随时都可以上马新的产品以应对节能补贴的要求提升。 

  而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囿于技术条件难达标准要求,不少自主品牌车型将被拦在节能新政的门外,少了3000元的补贴,将削弱本来单车利润就不高的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自主品牌车企再次面临一次严峻的市场考验。奇瑞品牌经销商向媒体透露,今年年初同时取消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以及汽车下乡补贴三项鼓励政策,自主品牌销量已节节下滑,若10月1日起再提高节能车补贴门槛,自主品牌受到的冲击将“难以预测”。 

  核心竞争力,规避新政负效应 

  应该说,一些自主品牌车企的担心和业内人士的忧虑,不无道理。但在事实上,3000元的节能补贴,对消费者而言,远远无法补偿高油价和购置税带来的经济压力,主导消费者购车行为的关键因素,依然是品牌实力和产品品质。 

  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车企要谋求生存和发展,仅仅依赖于政策的庇护,绝非长远之道。而从研发和技术入手全面创新,调整产业策略和产品结构,用品牌和品质构建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自主品牌车企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也唯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政策原因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已经有自主品牌车企开始发力。上汽汽车最近就提出,要创新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这就与很多自主车企的悲观表现形成了反差,如此规划也显示着上海汽车的底气。 

  上汽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颇有信心,“建设自主品牌是上汽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上汽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现做强、做大目标的重要载体。上汽拥有打造自主品牌最好的时机,上汽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强大实力,上汽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坚定信念。” 

  自主品牌,希望在创新 

  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建设模式,当然只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本,而无论各自主品牌遵循的是何种模式,自主创新的道路,始终都应该成为自主车企发展的共同选择。 

  就此次节能补贴政策的调整而言,国家抬高补贴门槛,目的在于进一步调整汽车生产和消费结构,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对汽车市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就整个行业来说,显然是符合节能减排的长远规划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而在规则不断严格、标准不断提高的市场上,自主品牌若要取得市场主动权,则必须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多下工夫。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责任的自主车企,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还是出于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都应该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水平的提升,研发生产出排放量更低的汽车产品,降低汽车社会能耗水平,最终促进节能汽车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而这种创新所产生的效益,落实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身上,则是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自主品牌的号召力日趋扩大,在汽车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最终取得市场成功。

协会微博:http://t.sina.com.cn/gzasa

更多行业资讯
本田汽车公司从美国召回近9万辆CR-V
高油价打压交通运输业 成本传导扰动整体物价
中美轮胎贸易争端中国上诉失败
比亚迪梦想受挫:飞速增长顿止、庞大网络倒戈
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