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叫好不叫座 平行进口车向好需合力共进

发布日期:2015-12-19 阅读次数:1269 来源:
近 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4个自贸区累计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已达84家,其中上海 17家、广东14家、天津35家、福建18家。同时强调,平行进口车试点企业申领平行进口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无品牌授权要求,无任何进口数量限制。在政 府部门支持下,平行进口车申报企业积极性也是一路高涨。

不过,与政府部门力推相对的是,平行进口车的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即使从“地下”转到“地上”,市场似乎也并不太买账。为何出现政策热捧但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其实这还是和这一“新兴”行业市场不成熟、法规不健全有关。


-销量低叫好不叫座


自平行进口车从“地下”转到“地上”后,一直备受业内和政府关注,国内平行进口车申报企业积极性一直很高。但 11月中旬,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却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平行进口汽车 81255辆,占同期进口汽车的10.1%,且集中于多款中高端品牌的SUV车型,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状况。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指出,今年平行进口车的销量不佳除了有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之外, 主要还受制于平行进口车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的不完善。苏晖解释说,目前由于维修信息不公开导致普通平行进口企业无法进行相应的售后维修服务,加上缺 乏汽车企业原件的配套进口渠道,导致平行进口汽车的售后服务成为阻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原因。“今年国内进口车市场的需求缩减也是造成平行进口车销量较少的 重要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汽车市场进口量为80.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3.9%;进口汽车上牌 87.4万辆,同比下滑10.8%,预计2015年全年进口汽车市场销量下滑8%左右。此外,关于平行进口车市场的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迟迟不推出、不落 地,也造成了平行进口车市场的持续不振。

虽然商务部一直在推动试点企业的申报,但也同时承认,目前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存在的问题不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一些跨国汽车公司采取加强对国外经销商的管控、拒绝为平行进口汽车保修、调整发动机排量等策略,增加了汽车平行进口试点难度。二是平行进口汽车与 我国现行通关、征税、检验、强制性产品认证、环保标准以及三包、召回等制度政策方面还未完全衔接配套。三是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不足,对平行进口汽 车的销售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盼政策部门需联合推进


“前段时间,平行进口商都抱着既期待又彷徨的心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鼓励发展平行进口车业务,舆论向好,但配 套的支持政策却迟迟没有跟进。”罗磊说。也因此,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周惠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抓紧组织制定平行进口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调整完善关于平 行进口通关、征税、检验、强制性产品认证、环保标准以及三包、召回等制度,发挥政策合力,推动平行进口车试点工作的进展。罗磊表示,如果相应政策能够真正 落地,将会在政策层面利好国内的平行进口车市场。

据悉,由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也规定,明年1月1日起,强制车 企必须公开所销售汽车的维修技术信息,包括汽车维修手册、零部件目录、专用诊断、检测、维修工具和设备,以及车辆定期维护项目、检查内容,零部件的拆装方 法、技术规范以及图示说明等,为平行进口商进一步提升售后维修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罗磊建议,商务部在推动相关政策落地时,仍需要注意有关部门的联合。在他看来,目前平行进口车在政策方面有三 道关卡难以逾越:关税较高以及进口许可证和3C认证的资格获取。除了进口许可证由商务部负责外,关税由海关部门收取,3C认证则由质检部门负责。罗磊强 调,只有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才能共同推动平行进口车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差异化进口商需改革创新


《报告》认为,随着进口车市场萎缩,竞争将更加激烈,平行进口的价格优势很容易被中规车打破,平行进口显然面 临着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报告》建议,随着汽车厂商对应政策的调整,以及中规车市场成交价格的下探,汽车平行进口商将逐步由同质化竞争转为差异化 经营。新、奇、特车型或将通过平行进口渠道有所增长,改变目前平行进口的主力车型也正是中规车市场销售主力的现状。

罗磊也建议,平行进口车企业自身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主动求变,在售后维修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 中占有一席之地。罗磊认为,首先,平行进口商需要做好市场增长带来的规模扩张准备;其次,企业需要做好售后网络的铺设,特别在售后维修服务方面大胆改革, 突破创新,才有可能进一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丛屹也指出,平行进口商可尝试引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概念对售后服务进行升级。“比如, 把消费者对汽车的保养需求,用APP和‘互联网 ’的方式直接对接到有效服务上,通过大数据挖掘,整理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点,通过订单生产处理,更好地服 务于个性化需求。”丛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