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TPP框架下的汽车博弈

发布日期:2015-10-21 阅读次数:1481 来源:

中国汽车若想借助TPP有所作为,唯一可能就是到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达到TPP的汽车原产地规则要求的当地含量之后,在东道国销售并向除日本和北美之外的TPP成员国出口。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与TPP的很多规则是相互排斥的,但中国又与多个TPP成员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越南和马来西亚又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在这种相互交叉、重叠的利益关系中,中国汽车怎么玩,目前还很难看到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TPP,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网民戏称“踢屁屁”,够生动也够幽默。TPP紧贴中国布阵,由美国主导确信无疑。奥巴马说的非常直白:“我们不能让中国来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美国学界的评论则刻意回避了政治敏感:“美国需要通过TPP在亚太地区寻求全球贸易平衡。”
TPP的全球贸易占比为40%,其在美国的进出口占比也是40%——但在美国的这40%占比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占了30%。也就是说,北美自贸协定(NAFTA)依旧是美国亚太贸易的重心所在,如果再去除日本在美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较大比重,留给其他TPP成员的红利就很有限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学界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再来看汽车。日本汽车界对TPP协议的达成欢呼雀跃,美国汽车界却郁闷无比,不仅底特律骂娘,多位议员也表示了担忧:日本汇率操纵未能纳入TPP议题,这就意味着日本汽车将继续在美国占据价格优势;TPP的汽车原产地规则最终确定为当地含量为45%,而非加拿大和墨西哥一直坚守的60%,等于为日本从非TPP国家(主要是中国和泰国)进口低价零部件、在日本及TPP成员国组装汽车开了绿灯。加拿大和墨西哥对此非常恼火,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大局”。至于美国是怎么想的,未见协议文本不敢妄猜 。
有关TPP框架下的汽车产业全景图,需要厘清以下几个层面的利益关系:
其一,美国、日本势均力敌,但是无论有无TPP,只有日本汽车蚕食美国市场的份儿,美国汽车想进日本市场恐怕是白日梦。如附表所示,估计能把美国“三大”气晕——不是日本市场不开放(日本的汽车关税为零),而是日本消费者压根儿就不买美国车;可美国消费者却是那么痴迷日本车。在日本轿车销量前十排名中,有7款是小型车和微型车,可见日本人的汽车文化和消费偏好与美国和中国的反差是多么大。
其二,在TPP框架下,日本与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市场的争夺将会加剧。2014年,日本在美国生产汽车381万辆,在日本本土生产并向美国出口的汽车150多万辆。而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量在过去10年一直略高于日本,2015年预计达到187万辆和190万辆。在TPP谈判中,墨、加两国对日本汽车非常防范,甚至一度反对日本加入。
其三,在TPP成员国中,除了美、日、墨、加,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也比较成熟,之后就是仍在起步阶段的越南。按照已经达成的TPP协议,美国将在25年和15年之内,将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由目前的2.5%和10%降至零;其他国家承诺的汽车和零部件的零关税时间表不尽相同,但充分保证了马来西亚和越南短期内不受冲击。在TPP成员国内,日本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占比分别为48%和40%,现在又从TPP协议中占了大便宜,估计日本在其他领域被迫对美、加、墨做了让步。
TPP将对中国汽车的国际化之路产生什么影响?目前看,由于中国汽车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和非洲地区,因此所受影响不大。或可认为,中国汽车若想借助TPP有所作为,唯一可能就是到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达到TPP的汽车原产地规则要求的当地含量之后,在东道国销售并向除日本和北美之外的TPP成员国出口。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与TPP的很多规则是相互排斥的,但中国又与多个TPP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越南和马来西亚又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在这种相互交叉、重叠的利益关系中,中国汽车怎么玩,目前还很难看到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马来西亚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千人汽车拥有量300辆,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马来西亚乘用车销量58万辆,日系三大品牌、奔驰、沃尔沃都在该国建有组装厂,但销量第一的一直是马来西亚自主品牌Proton。马来西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很强,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在该国多有投资。截止目前,中国只有长城M4和哈弗H6在马来西亚Go Automotive公司生产(长城汽车尚未入股),预计到2018年产能达到10万辆。
越南的汽车市场每年仅有10多万辆的规模,其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22万辆。虽然丰田、大宇、福特、奔驰、铃木早在2001~2006年就在越南组装汽车,但产能均为一到两万辆,国产化率仅为5%~10%。越南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只有轮胎、蓄电池、电线等低端产品。目前中国只有北汽对越南出口并建有4S店,未来将在当地建组装厂。
有关中国加入TPP的前景,就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基本不存在这种可能,因为在TPP成员国之间,第一,金融开放实行无差别国民待遇,对外资不得有任何股比限制;第二,外资IT公司的服务器可以设置在境外。第三,整车和零部件的开放目标是零关税。就中国在这三个领域的现状而言,TPP等于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最后一个悬念就是中美已经谈了7年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据今年9月最新消息,双方在各自拒绝开放领域的“负面清单”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美方的负面清单界定了三个领域: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防安全。对于中国国企的在美投资,美国行政当局可随时终止其经营,且损失自负。中方的负面清单包括汽车、农业、金融、医疗服务等领域。由此可见谈判的艰难和无望。在中方,汽车领域的开放关系到外资在整车合资企业中不得超过50%的股比限制,在目前的外部大环境下,甚至前两年有关部门曾经提出可以探讨的氛围都不复存在了。展望未来,中国汽车的国际化之路也只能一步步走,先把传统市场做好,再伺机借道TPP徐图更大目标。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把产品和品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