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8月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国内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调价窗口却迟迟未能开启,长期以来,国内油价一直被形容为 “涨如疯牛,降如蜗牛”,这种态势对下游产业及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又能否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呢?
高油价冲击交通运输业
据记者统计,从2005年3月份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24次调整,其中有17次上调,7次下调。17次价格上调累计使国内汽油(以汽油为例)每吨上涨6530元,7次下调使汽油价格每吨累计下降2050元。
近日记者在北京一些停车处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司机,他们对我国油价易涨难跌及涨得快降得慢的情况,普遍表示已经习惯了,司机小王说:“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都习惯了。前段时间在广播里总能听国际油价又跌了多少多少,但国内油价降却丝毫未降。”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对记者表示,“按平均每天跑300公里计算,仅由今年油价上调每月增加的成本就达三百元左右,这样一年累积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李先生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国油价应该与国际油价联动才合理,还是希望能够尽快由市场来定价吧。”
我国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在2010年6月1日,此后,国内汽柴油价连续四次上调,目前汽、柴油供价格分别为8580元/吨和7730元/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位司机的回答反应出大部分人的心声,国内油价似乎陷入了“易涨难跌”的怪圈,而受到最直接冲击的就是交通运输业。国内油价易涨难降,交通运输业就面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其中公交与民航业又是典型。今年油价上涨给航空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目前,燃油成本约占我国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左右,油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势必会使航空公司的业绩遭到打压。
值得关注的是, 根据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新航空煤油定价机制,航空煤油定价权由供需企业自主决定,这一突破也被看作是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改革的试水。
公交车票格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不能灵活随市场价格变动,因此燃烧成本增加令公交企业不堪重负。被调查的几家城市公交公司反映,今年上半年企业燃料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约在20%到30%左右。铁路运输及汽车客货运等也都面临运输成本加大的,从而大大挤压运输业的利润空间。
间接助推物价上涨压力
今年我国的通胀压力持续不减,输入性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达753.8美元/吨,上涨了33.5个百分点,价格接近2007年泡沫经济的最高点。输入型成本加剧了我国成本上升的态势,然而面对上个月国际油价的连续大跌,国内油价却并未松动,长期居高的油价对化工、农业等下游产业带来较大的压力。
有券商研究报告分析称,国内油价居高对诸多下游产业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如“高油价”会直接传导到电力、煤炭等能源行业,使得电力、煤炭产品价格上涨,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电石化工行业形成利好。由于油价的传导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较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将直接引发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行业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无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化工业或建材业,它们都将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来弥补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最终将油价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油价上涨对化工、农业、煤炭、旅游等行业的影响不大,但会间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传导至各类商品与服务中去,从而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能源消费在CPI中所占的权重较小,能源消费上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间接影响比较严重,能源价格居高难下有可能还会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另据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成品油价不能随市场变化及时下调,确实会加大国内的通胀压力,而这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也是最难控制的。
市场化成改革方向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旨在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伴随着今年国际油价的起起伏伏,广大消费者体会到的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很难跌下来。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五升一降,国内油价的调整不但滞后于国际油价,而且很容易偏离国际油价的轨道,出现“外降内涨”的情况。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针对我国成品油易涨难跌的现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更是被千夫所指,业界再一次掀起了呼吁改革的浪潮,那么调整定价机制能否改变国内的成品油调价困局?
林伯强教授分析称,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还不够灵活,不能及时地反应市场的变化。短期来看,可以考虑把国内成品油定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幅度缩小为2%或者3%;当然这样会使成品油价的涨跌更频繁而且幅度也会缩小,从而减少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油价岿然不动的局面。但长期来看,还是要信任市场,打破垄断局面,使国内成品油逐步地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邓郁松认为,美国成品油价不是政府来定,而是企业自主来定价。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性不强,所以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定价。简而言之,单纯靠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张斌也表示,可以说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一个心理上的安抚。要想改变我国油价快涨慢跌的困局,除了改革定价机制,还要从市场、税负、供求等多方面进行调整,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他还指出,我国成品油对外依存度很高,今年或达56%左右,受到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炼厂分布不均等地域性因素的限制,我国成品油定价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对于成品油这样关系国家命脉的产品,维持政府指导下半开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市场的稳定,如果完全市场化,很容易形成混乱的局面,从而对一些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成品油定价应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变。
协会微博:http://t.sina.com.cn/gzasa
【更多行业资讯】
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发布会在京召开
广东6月起将实行尾气工况法检测排放
4月车市变脸快过翻书,微车领跌昭示经济环境趋紧
广州经销商:“双限”之后价格更稳销量更高
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