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为割几块疮,要剜掉一身肉 ——六问广州停车费拟大涨

发布日期:2014-07-16 阅读次数:628 来源: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近年来,车辆猛增所引发的城市交通拥堵成为特大型城市的顽疾。为调控车辆上路、引导公交出行,一些地方盯上了提高停车收费的主意。

一:方案横竖都是涨价 听证如何体现民意? 

住宅停车最高可能涨300%、计时停车最高可能涨150%、商场停车最高可能涨100%、“15分钟”计费……最近广州公布的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听证方案,“大幅涨价”成为主题,引发了市民广泛争议。

——停一天超过160元,涨价幅度太大。

协会研究两套涨价方案发现,方案一提出“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60%”加“住宅涨幅最高300%”;方案二是“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100%”加“住宅不涨”。而无论怎么选,车主在商业、计时和住宅停车的综合支出将增加1至3倍,这也是此次方案争议最大的原因。

——治疗堵点,为何画了一个涨价的大圈?

广州物价局介绍,“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成本”是调整停车收费标准的首要思路,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个体车辆尽可能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利用价格杠杆治堵可以,但决不能搭车涨价牟利。广州等特大型城市主要的拥堵分时分区,集中于一些中心商业区,治疗堵点,为何画了一个涨价的大圈?难道为割几块疮,要剜掉一身肉?方案中为何不能采取分时段的优惠政策进行交通引导?

——缺少选择的选项,听证只是走过场?

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无论什么方案,调价后停车支出最少上涨一倍,给了选择,实则没有别的路可选,没有哪个市民会能够负担。”

作为此次听证会的一名代表,广州市政协常委韩志鹏表示,此次涨价引发巨大争议出乎意料,虽然治理交通拥堵应理性看待,但政府应该更充分地调研论证,和市民进行更充分的沟通。此外,听证代表也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尽量多收集社情民意。

二:多次涨价拥堵依旧 巨额收费能否治堵?

近年来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各地也都出台了不少措施,但多数收效甚微,一些地方的拥堵甚至愈演愈烈。“配合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是此次涨价方案一个说法。大幅涨价,能否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广州格林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绍华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依靠单一的政策来“根治”城市交通治堵,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价格杠杆的调整,广州已经采取过几轮,但是停车难照旧、交通堵依然,如何让纳税人相信靠收费就能治堵?”

一些专家表示,征收拥堵费作为治理交通拥堵的最后一招,是“双刃剑”,不仅造成公众负担,阻力很大,轻易动用也有懒政之嫌。除了收费冲动,政府有很多更应注重的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业内人士反映,当前特大型城市最突出的问题的公共停车场严重滞后,供需矛盾不解,收费只能刮“百姓一层油”,难通拥堵。

记者采访发现,在北京和广州等地,占道收费停车场呈现无序发展态势,越来越泛滥,路边占道停车场是“一本万利”,甚至“无本生利”。广州路边占道停车场的指导收费为10元/小时,是商住室内停车场指导收费价格的四倍。巨大的利益和低成本、无风险的经营,推动了路边占道停车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市政道路、内街、小区路上“蓬勃”地发展,给交通“添堵”。

而与占道收费泛滥相比的是,公共停车场投入不足。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表示,近年广州市中小客车保有量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公共停车场的财政投入资金不足,道路面积和交通设施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并在不断扩大。而室内停车场收费指导价不合理,投资企业建设积极性不高,造成室内停车场供不应求。

他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公共停车场建设,利用社会力量增设停车位以及将停车场收费调整为差别性收费,以调节停车需求。

三:为什么广州的咪表停车贵过京沪,是香港的2倍+,哪里来的勇气?

调查发现,广州的这个收费超过北京是肯定的,北京、上海都在实行阶梯收费。如北京第一个小时是收费10元,第二个小时收费15元,第二个小时收费都没有超过广州的标准。而上海是每天上午7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之间每小时15元(1小时起付),超时一小时后每30分钟10元,也就是第二个小时要20元。也就是说,上海咪表停车第一个小时便宜过广州,停两个小时才开始贵过广州。

现时香港约有18000个路边停车咪表,不论是繁忙或非高流量的街道,都是每15分钟收费2港元。即每小时停泊费为8港元。

四:为何咪表停车位会成为大赢家?

广州现在停车位超过60万个,而咪表停车位,正规的不过区区6500个,从比例来看,也就是占1%而已。从整体上看,它的停车流转状况对整体上的治堵,能起到多少作用?那么,为何此次调价偏偏咪表停车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五:为什么7成代表的选择都不采纳?

听证会时,超七成代表选择住宅停车费不涨方案。谁知道,新政出台住宅停车费该涨价照样涨, 室内住宅(一类地区)的月保费涨了100元,从400元涨到500元,每小时的临保费则从2.5元涨到4元;露天住宅停车场则涨了1倍,每停一个小时的车,从1元涨到2元。

六:目前一个咪表车位每天才上缴12.95元,钱去哪儿了?

广州市财政局出席发布会的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市财政是向两家咪表公司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费,一类地区2800元/年,二类地区2000元/年,三类地区1000元/年。去年一年广州市区两级财政从6000个咪表泊位上得到的收入为2835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车位每天是12.95元。其余收入由经营咪表泊位的两家公司所得。根据提价前标准,一类地区每天每车位仅需上缴白天1.3小时所得,二类地区只需上缴白天1.6小时所得。韩志鹏个人认为调价后咪表公司肯定会增收,目前咪表公司的收益已经不小。

我们再来看看网友对此事的评论:

此外我们也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具体结果见下图:

对于现有车主来说:普遍反映,停车费上涨幅度较大,难以承受,将根据情况适当减少用车,但该使用时还是不能减少,毕竟现代的出行已经离不开汽车了。政府部门应该慎重考虑、仔细规划,而不是一刀切,单纯的通过价格来调解,加重民众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诉,可以看出市民普遍对停车费上涨有很大的意见。我们希望如果要涨价的话,这个事情一定要广泛的征求市民意见,社区有一个投票,征求一下民众的意见,因为这个牵涉到每家每户,现在老城区里面车位费600元/月,如果翻一番就是1200元/月,翻两番就是1800元/月,太厉害了,工资没有涨这么多,停车费一下子涨这么多,民众是难以承受的。如果要做的话还是要征求社会民众的意见,通过网络的方式都可以征求,这个也体现政府的民主性。

此外政府要有专门的部门处理这个问题,广州市停车问题,有些人认为是交警管的,有些人认为是交委管的,现在也说不清楚,政府没有部门专门管这件事能搞好吗?让民间管是不可能的,社会团体管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政府可以做。现在是不是交委管?如果是交委管,就应该把全市的停车场都纳入统计,起码要掌握一个信息,不是说停车场不是物价部门管的,而且查处停车场也不应该是物价部门,物价部门只是公示收费标准,至于监管是其他的部门,现在交委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做的,而且要信息公开,特别是占用公共资源的地方,到底收了多少钱,这些钱到哪里去了,这些事情都应该建立一种问责制、责任制。